欢迎访问河南省坤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  • 销售热线:18537163035
您当前的位置:行业动态 >

【走进红色美丽村庄】薛家渠村:产业先行 光伏发电照亮红色乡村振兴路

文章来源:河南省坤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6-15 17:52:53   点击:111次

如果您正在寻找相关产品或有其他任何问题,可随时拨打公司服务热线,或点击下方按钮与我们在线交流!

24小时服务热线:18537163035
      新华网榆林6月11日电(记者孙冰洁)一面面光伏板覆盖在连绵的群山之上,随山势起伏,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,仿佛为山顶披上一层鳞片,远远望去十分震撼。漫山遍野的光伏板不仅成为薛家渠村的一道靓丽风景,更为这座曾经世代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红色村庄带来了希望。通过光伏产业、乡村旅游等产业依托,薛家渠村逐渐走上了一条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。
 

 
薛家渠村村容(新华网记者 孙冰洁 摄)
 
      位于陕西榆林绥德县的薛家渠村,曾是中共中央西北局驻地,著名的“义合会议”(又称“阳湾会议”)就在村子对面的阳湾空地里召开。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,远离城市、相对隐蔽的地理位置曾在战争年代为红军的转移、休整提供了便利条件,但也成为之后发展之路上的“拦路虎”。因为没有产业、基础设施落后,加上村里的荒地多、人均耕地面积少,靠种植带来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,长期以来“贫困”一直是戴在薛家渠村民头上的一顶帽子。
      如何找到适合当地的可持续性产业?经过一番讨论,当地政府最终决定利用薛家渠村独特的地理特征与区位优势,发展光伏产业。正因为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,薛家渠村光照资源充足,可利用的荒山荒坡面积较大。近年来,当地利用丰富的日照条件和闲置的荒山资源发展光伏发电项目,推进脱贫攻坚,有力地帮助了贫困人口实现增收。
 

 
薛家渠村光伏电站(新华网记者 孙冰洁 摄)
 
      曾经的贫困户黄继前就是光伏发电项目的受益者。2018年村里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——担任村级保洁员,每月可获得450元收入,这些收入就来自光伏发电项目的电费分红。“冰箱里常年有肉,可了不得。”依靠公益岗位上的收入和种植、养殖的收入,如今黄继前的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左右,“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。”他说。
      薛家渠村的发展让周围的村庄也有了“盼头”,同时也让光伏扶贫成为绥德县产业扶贫项目中的优中之选。2018年建成的义合光伏电站项目位于霍家川村和霍家坪村,分别由雷家峁、焉头、吴家沟、后冯山、薛郭家坪等5个联村电站组成,发电规模达23.7兆瓦,年理论发电量3318万千瓦时,年理论收益2400多万元,共关联59个贫困村4557户11517人。截至今年4月,义合光伏电站实际收益共878万元,已成为深受绥德老百姓欢迎的扶贫产业。
      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薛家渠村除了大力发展光伏产业,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,一些村民把自家的窑洞修葺一新,开起了民宿,还把家里的旱厕改成冲水马桶。今年76岁的薛建刚老人于2018年顺利脱贫,在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利用政府的政策性补贴,他将自家的院落、屋顶进行维修,硬化了入户道路,改造了厕所。上个月刚换上抽水马桶,老人逢人便介绍:“厕所的灯是光伏发电提供的电能,上完厕所一冲水就行,好着呢。”为了让他晚年生活无忧,村委给他安排了卫生监督员的公益性岗位,加上养老金等各项补贴,一年收入超过6000元。今年,村里开办的老年幸福院更是让他开心的不得了,他和另外12位老人再也不用“围着锅灶打转”,一天只需3元就能解决早晚两顿饭,并且吃饱吃好。
      薛家渠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黄小波告诉记者,目前光伏电站每年可帮助村集体创收近50万;村中成立的红土地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公司,通过为当地提供红白宴事餐饮服务、农村工程及乡村旅游服务等,每年又可为集体创收40万元;目前,计划存栏1000头的集体现代化养猪场正在建设,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。
      看到村中发生的变化,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人也陆续回巢。有手艺的在民宿、学校维修改造等工程上务工,体力不太好的则申请了村中的保洁、监督卫生等公益性岗位;村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后,还有一部分人开起了小饭馆,或者在餐厅打工,多了不少谋生的门路。
      说起村子这些年发生的变化,村民杨志勤格外高兴。他自小就爱听父亲讲当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薛家渠村的故事,如今他更决定接过父亲的衣钵,把这些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,把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,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!
Totop